近年來,甘肅農信錨定擦亮“農村金融主力軍、鄉村振興排頭兵、普惠金融領跑者”金字招牌這一奮斗目標,以信用體系建設和特色產業扶持為雙引擎,強化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創新“黨建+金融”特色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三農”領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前3個月,甘肅農信累計投放涉農貸款630.1億元,較年初凈增83.7億元,余額達到2716.4億元,占各項貸款的61.4%,位居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
黨建引領,架起支農惠農“連心橋”
甘肅省聯社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強黨建、促發展”作為“龍頭”來抓,著力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
不斷完善黨建制度體系。秉持“覆蓋全面、動態延展、銜接配套”原則,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基層行社黨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意見》等28項制度,持續拓展深化黨建“1+N”制度體系,為構建省聯社黨委統籌推動、各級黨組織齊抓共管的“大黨建”格局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撐。
縱深推進黨建聯建工作。縱深推進“雙基聯動”走深走實,累計選派5055名金融助理,表彰獎勵優秀金融助理100名,開展聯建共建活動5063次,宣講金融政策7443次,完成整村授信12055個,創建信用村6644個,累計為客戶授信131億元,用信83億元;組織開展“豐收節”等直播帶貨專場8場,直播場均觀看熱度突破100萬人次,累計成交訂單1.29萬單,成交金額83.2萬元,架起了支農惠農的“連心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金融“活水”。
全力打造黨建特色品牌。按照“一行(社)一品”,全力打造特色黨建品牌119個。蘭州農商銀行“農金夜校”黨建品牌被《甘肅日報》刊載,瑪曲縣聯社“馬背銀行”特色黨建品牌在全國農信系統“黨建+”研討班上作交流分享,“雙基聯動”黨建品牌榮登“農村金融機構‘金點子’黨建示范案例”榜首。“四書一冊”(黨建工作“1+N”制度匯編續篇、基層黨建工作典型案例展示、優秀黨建品牌展示、優秀金融助理先進事跡展示、黨建工作宣傳冊)全方位、多角度展示2024年黨建引領業務發展成效,營造了“你追我趕強黨建、凝心聚力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得到了省委金融工委的高度肯定。
信用筑基,打造普惠金融“新機制”
甘肅省聯社出臺服務“三農”工作“1+N”制度體系,修訂完善《甘肅農信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管理辦法》,制定《甘肅農信2023-2025 年整村授信工作方案》,重塑涵蓋整村授信考核管理、背包銀行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自動化評級授信、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辦法等制度體系,通過“整村推進、精準授信”模式,構建“陽光、快捷、高效”的信貸綠色通道,打造普惠金融“新機制”。
加強信用信息檔案建設。按照“先建檔、后授信、再用信”原則,運用“背包銀行”進村入戶,無紙化開展農戶信貸基礎資料收集、更新建檔,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緊緊圍繞“全面優化背包銀行系統,更新背包銀行設備,將背包銀行打造成超級移動信貸服務終端”的目標,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面推廣背包銀行移動信貸和移動柜面功能,充分運用背包銀行開展客戶信息完善維護等上門入戶的“移動金融車”服務,以背包銀行推廣應用為載體,精準捕捉客戶需求,及時破解融資難題,豐富服務客戶手段,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實現“客戶業務需求在哪里,背包銀行就出現在哪里”,有效滿足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
扎實推進“整村授信”工作。組建“金融助理+客戶經理”的專業整村授信團隊,使用背包銀行進行自動化評級授信,積極培育“農信+政府”聯管、優化信用工程夯實整村授信基礎,“鎮長+行長”聯培、下沉服務畫出整村授信最大“同心圓”“專業+系統”聯評、實行“網格化”管理推動整村授信全覆蓋,“服務+產品”聯供、提升服務質效實現整村授信“體內循環”的“四加四聯”模式,發揮甘肅農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全面開展農村金融需求“大調查、大摸排”,推行“網格化”精準營銷,加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興隴e貸、社保卡、隴明公卡、手機銀行等全產品鏈的營銷推廣力度,提高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推進整村授信,逐步建立“低成本批量獲客、高質量客戶畫像、高速度自動審批、高效能智能風控、高質效綜合服務”的農戶信貸融資服務體系。渭源縣聯社依托整村授信,織密信用網絡,激活鄉村“沉睡資產”。創新“信用浮動”機制,根據產業發展、履約率等指標動態調整授信,按行政村信用等級(五星至一星)核定額度,最高可達村集體收入的10倍(上限1000萬元);信用村發展特色產業最高可享30%額度上浮;3個以上信用村組建“產業信用聯盟”,共享風險補償與授信資源。會川鎮羅家磨村因當歸種植產業升級,信用評級從三星升至五星,授信額度由300萬元至800萬元,帶動周邊7個村組建“中藥材產業信用聯盟”,共享3000萬元專項貸款額度。
建立信用救助幫扶機制。聚焦脫貧人口信貸需求,創新“背包銀行+掌上銀行”模式,集中人力、時間進村入戶開展信息采錄,實現全程自動化評級、無紙化辦貸。“自動化評級授信+背包銀行”榮獲中國銀行業機構金融消保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
在積石山地震發生后,甘肅農信災后16小時搭建起“帳篷銀行”,災后第三天首家推出“災后振興貸”專屬產品,第一時間與臨夏州政府簽訂了20億元專項貸款支持積石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合作協議,累計投放“災后振興貸”2.4萬戶22.74億元,彰顯了“積石成山 重建家園”的責任與擔當。
產業優先,激活農村經濟“新動能”
推出專屬信貸產品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領域產業的資金需求。深入開展“一縣一業一品”金融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加大對全省“牛羊菜果薯藥糧種”八大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力度,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優先滿足1000萬元以下涉農客群信貸需求。張掖農商銀行以產業發展帶動信用提升,以信用建設促進產業壯大,創新推出“金種貸”純信用貸款產品,有效解決了制種主體因缺乏抵押物而面臨的融資困境。目前,累計向制種產業發放信用貸款7.91億元,支持制種企業和農戶6400余戶,有力推動了制種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如今,蘭州的“金城快貸”、定西的“隴藥通”、張掖的“金種貸”“鄉村振興畜禽貸”“GEP質押貸”、甘南的“畜牧貸”、靜寧的“金果快貸”“倉單質押貸”、秦州的“富農蘋果貸”“富農櫻桃貸”“富農連翹貸”、渭源的“小微金農貸”、甘谷的“椒香貸”、宕昌的“藥協快貸”“興隴煙商貸”“助農復產貸”、山丹的“活畜質押貸”等特色“信貸套餐”,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產業金融需求,形成了甘肅農信信貸產品的“滿園春色”。
優先滿足全省農業特色產業鏈發展項目資金需求。針對產業鏈上種植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等各環節企業經營特點及抗風險能力差異化授信,給予一定額度信貸支持。支持了“平涼紅牛”“甘谷辣椒”“隴南花椒”“蘭州百合”等一批“特中特”“優中優”特色產業企業。目前,累計向245戶“甘味”企業發放貸款36.14億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27戶10億元。環縣聯社大力支持草羊產業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深化“政銀合作”基礎,與縣政府簽訂“金羊供應鏈貸款協議”,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解決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的困境,由政府部門出具《貸款推薦函》,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對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出具擔保函的500萬元以下貸款,實行“見保即貸”、限時放貸政策,形成“銀社聯結、以羊定貸、購羊放貸、售羊還貸、封閉運行”的多方共贏合作模式,有效促進了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環縣聯社累計發放金羊供應鏈貸款2.65億元,對全縣69家草羊產業合作社給予資金支持。同時,為環州故城文旅項目發放貸款2500 萬元,催生了 “羊肉養生城”特色餐飲集群,帶動了98戶農戶從事民宿、電商等配套產業,政策紅利與市場機制的良性互動,讓金融“活水”真正轉化為產業升級的“造血細胞”。
信貸資源向文旅生態保護項目傾斜。充分發揮金融對鄉村綠色發展的引導、約束和杠桿作用,支持了“合水子午花溪谷景區”“敦煌市晨光旅游”“夏河格薩爾”等一批文旅項目。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出“安居貸”“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貸款”專屬信貸產品,幫助地方政府加快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工作。截至2024年末,“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貸款”余額22.5億元,支持全省75個縣區4.54萬戶農戶順利完成生態搬遷。
有序有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來,甘肅省聯社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創新實踐,依托“信用+產業”模式,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和特色農業產業貸款抵押難問題,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發揮普惠金融優勢。制定《甘肅農信普惠信貸盡職免責管理辦法》《支農支小業務績效考核辦法》,優化完善小微企業評級授信模型,使準入標準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連續3年存量、增量份額保持全省同行業第一。
支持科技金融項目。結合CRM+系統運用,以“掌上銀行+背包銀行+微信銀行”為依托,在線上“隨時隨地”+線下“千軍萬馬”模式加速推進服務下沉、全面推進“線上第二銀行”建設的基礎上,創新推出“興隴知識產權貸”“興隴信易貸”“金融+租賃+財政”信貸產品及業務模式,為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市縣區域設備更新提供信貸支持。如,2024年皋蘭縣聯社、榆中農合銀行通過“金融+租賃”向蘭石集團提供6000萬元貸款,促成蘭石集團與中石油墨西哥灣項目海洋模塊鉆機大額銷售,推動“甘肅制造”走向海外。
探索數字金融轉型。全面啟動甘肅農信數據中臺建設項目,打造智能風控平臺,推出商e貸、興隴稅易貸、興隴快貸等數字信貸產品,精準評估客戶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有效縮短傳統線下業務流程,實現500萬元以下小微信貸業務批量化、自動化、智能化辦理。2024年以來,“興隴稅易貸”授信13.03億元、“興隴快貸”授信90億元。
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探索健全綠色+工業、綠色+科創、綠色+環境(ESG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及碳核算和減排路徑,推動數字化金融發展及生物多樣性金融創新。山丹農商銀行發放全省首筆“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林權”質押貸款,張掖農商銀行運用人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為張掖市綠之韻生態服務有限公司發放GEP質押貸款,將生態產品價值變“綠”為“金”。
拓寬養老金融業務。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建設“養老食堂”,借助人臉認證精準識別補貼對象,實現用餐方便快捷、補貼及時發放、信息安全可靠、報表數據準確。2024年累計幫助建設養老食堂102個,服務老年群體26.86萬人。
未來,甘肅農信將進一步優化“信用+產業” 模式,加大涉農貸款投放,為甘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源源不斷地注入金融“活水”,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共同繪就甘肅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圖景。(滑斌、范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