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呂霞 通訊員 滑斌 范衛成
近年來,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甘肅農信”)錨定擦亮“農村金融主力軍、鄉村振興排頭兵、普惠金融領跑者”這一金字招牌的奮斗目標,以信用體系建設和特色產業扶持為雙引擎,創新“黨建+金融”特色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三農”領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前3個月,甘肅農信累計投放涉農貸款630.1億元,較年初凈增83.7億元,余額達到2716.4億元,占各項貸款的61.4%,位居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
黨建引領,架起支農惠農“連心橋”
近年來,甘肅農信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強黨建、促發展”作為“龍頭”來抓,著力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
秉承“覆蓋全面、動態延展、銜接配套”的原則,甘肅農信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基層行社黨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意見》等28項制度,深化黨建“1+N”制度體系,為構建省聯社黨委統籌推動、各級黨組織齊抓共管的“大黨建”格局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撐。
縱深推進“雙基聯動”走深走實,甘肅農信累計選派5055名金融助理,開展聯建共建活動5063次,宣講金融政策7443次,完成整村授信12055個村,創建信用村6644個,累計為客戶授信131億元,用信83億元。同時,組織開展“豐收節”等直播帶貨專場活動8場,場均觀看熱度突破100萬人次,累計成交訂單1.29萬單,成交金額83.2萬元。這些舉措架起了支農惠農的“連心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金融“活水”。
按照“一行(社)一品”的思路,甘肅農信全力打造特色黨建品牌119個。通過“四書一冊”(即黨建工作“1+N”制度匯編續篇、基層黨建工作典型案例展示、優秀黨建品牌展示、優秀金融助理先進事跡展示、黨建工作宣傳冊),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2024年甘肅農信黨建引領業務發展成效,營造了“你追我趕強黨建、凝心聚力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得到省委金融工委的高度肯定。
信用筑基,打造普惠金融“新機制”
甘肅農信出臺服務“三農”工作“1+N”制度體系,修訂完善《甘肅農信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管理辦法》,制定《甘肅農信2023—2025年整村授信工作方案》,重塑涵蓋整村授信考核管理、背包銀行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自動化評級授信、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等制度體系。通過“整村推進、精準授信”模式,甘肅農信構建“陽光、快捷、高效”的信貸綠色通道,打造普惠金融“新機制”。
按照“先建檔、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則,甘肅農信運用“背包銀行”進村入戶,無紙化開展農戶信貸基礎資料收集、更新建檔工作,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以背包銀行推廣應用為載體,甘肅農信精準捕捉客戶需求,及時破解融資難題,豐富服務客戶手段,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實現“客戶業務需求在哪里,背包銀行就出現在哪里”,有效滿足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
同時,甘肅農信組建“金融助理+客戶經理”的專業整村授信團隊,使用背包銀行進行自動化評級授信,加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興隴e貸、社保卡、隴明公卡、手機銀行等全產品鏈的營銷推廣力度,提高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推進整村授信。逐步建立“低成本批量獲客、高質量客戶畫像、高速度自動審批、高效能智能風控、高質效綜合服務”的農戶信貸融資服務體系。
聚焦脫貧人口信貸需求,甘肅農信創新“背包銀行+掌上銀行”模式,集中人力、時間進村入戶開展信息采錄工作,實現全程自動化評級、無紙化辦貸。“自動化評級授信+背包銀行”模式榮獲中國銀行業機構金融消保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
在積石山地震發生后,甘肅農信累計投放“災后振興貸”2.4萬戶,金額22.74億元,彰顯了“積石成山·重建家園”的責任與擔當。
產業優先,激活農村經濟“新動能”
甘肅農信深入開展“一縣一業一品”金融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加大對全省“牛羊菜果薯藥糧種”八大特色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優先滿足1000萬元以下涉農客群的信貸需求。近年來,甘肅農信推出專屬信貸產品,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領域產業的資金需求。
張掖農商銀行創新推出“金種貸”純信用貸款產品,有效解決了制種主體因缺乏抵押物而面臨的融資困境。目前,已累計向制種產業發放信用貸款7.91億元,支持制種企業和農戶6400余戶,有力推動了制種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如今,蘭州的“金城快貸”、定西的“隴藥通”、甘南的“畜牧貸”、靜寧的“金果快貸”、甘谷的“椒香貸”、宕昌的“藥協快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滿足了不同地域、不同產業的金融需求,形成了甘肅農信信貸產品的“滿園春色”。
針對產業鏈上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等各環節企業的經營特點及抗風險能力,甘肅農信進行差異化授信。目前,已累計向245戶“甘味”企業發放貸款36.14億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27戶,金額10億元。政策紅利與市場機制的良性互動,讓金融活水真正轉化為產業升級的“造血細胞”。
甘肅農信還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出“安居貸”“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貸款”等專屬信貸產品,幫助地方政府加快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工作。截至2024年末,“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貸款”余額22.5億元,支持全省75個縣區4.54萬戶農戶順利完成生態搬遷。
有序有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來,甘肅農信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創新實踐,依托“信用+產業”模式,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和特色農業產業貸款抵押難問題,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甘肅農信制定《甘肅農信普惠信貸盡職免責管理辦法》《支農支小業務績效考核辦法》,優化完善小微企業評級授信模型,使準入標準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連續3年存量、增量份額保持全省同行業第一。結合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運用,甘肅農信創新推出“興隴知識產權貸”“興隴信易貸”“金融+租賃+財政”等信貸產品及業務模式,為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市縣區域設備更新提供信貸支持。
甘肅農信全面啟動數據中臺建設項目,打造智能風控平臺,推出“商e貸”“興隴快貸”等數字信貸產品,精準評估客戶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有效縮短傳統線下業務流程,實現500萬元以下小微信貸業務批量化、自動化、智能化辦理。2024年以來,甘肅農信“興隴稅易貸”授信13.03億元,“興隴快貸”授信90億元。
甘肅農信還探索健全“綠色+工業”“綠色+科創”“綠色+環境”(ESG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及碳核算和減排路徑,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建設“養老食堂”,借助人臉認證精準識別補貼對象,實現用餐方便快捷、補貼及時發放、信息安全可靠、報表數據準確。2024年累計幫助建設養老食堂102個,服務老年群體26.86萬人。
未來,甘肅農信將進一步優化“信用+產業”模式,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為甘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源源不斷地注入金融“活水”,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共同繪就甘肅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圖景。